美特斯邦威:一代人的青春谢幕

谁的青春没买过一件美邦?
2003年,周杰伦穿着宽松牛仔裤、戴着鸭舌帽,在电视里甩出一句“不走寻常路”,看起来是超酷的。
那时候的美特斯邦威,应该是我们8590后一代小镇青少年眼里的潮牌天花板了,是我们读书的时候,宁愿攒三个月零花钱也要赶的潮流一线。
巅峰时期,美邦全国门店超5000家,年营收近百亿,创始人周成建一度登顶浙江首富。
南京路的五层旗舰店,成了无数人打卡的圣地,连《一起来看流星雨》的楚雨荨都要拽着端木磊去美邦买衣服。
那时的美邦,像极了青春期的我们——张扬、自信,觉得未来全是自己的。
但时代的车轮碾过时,从不会提前打招呼。
1 创二代成接盘侠
不怕你玩物丧志,就怕你拼命证明自己。
2016年,周成建突然把董事长位置交给女儿胡佳佳。这位海归千金,顶着阿斯顿大学和伦敦马兰戈尼学院的学历光环,一上台就喊出“重塑国潮”的口号。
她做了很多“正确”的事:裂变五大子品牌、请关晓彤等流量代言、搞智慧零售、升级供应链……
甚至把口号从“不走寻常路”换成“爱怎样就怎样”,试图讨好新一代年轻人。
然而七年过去,美邦营收从64亿跌到14亿,累计亏损超32亿,门店数量缩水80%,只剩不到千家。
有人说这是富二代败家的典型,但真相更残酷:胡佳佳太想证明自己了。她像极了班里那个拼命刷题却考砸的学霸??——方向错了,越努力越尴尬。
美邦的病灶早在她接班前就已溃烂:
加盟模式埋雷:总部和加盟商互相甩锅库存,ZARA的周转周期12天,美邦要70天,最后只能靠全场5折续命,品牌价值碎了一地;
电商转型熄火:2010年搞邦购网、2015年推“有范”APP,烧钱冠名《奇葩说》,结果APP下线时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;
快时尚围剿:ZARA、优衣库用“快速上新+高性价比”直接抄了美邦的后路,而李宁、安踏靠国潮翻身时,美邦还在用瑞兽刺绣硬蹭热点。
胡佳佳的努力,像在漏水的船上拼命舀水,却没人去补那个洞。
2 59岁老裁缝的最后一搏
2024年初,周成建重新出山。
这位曾放话“要做全球裁缝”的老商人,如今带着美邦挤进了杭州直播基地,和薇娅、李佳琦做邻居。
他亲自下场直播卖羽绒服,直播间却常只有几十人围观,评论区飘过一句:“周总,不如把周杰伦再请回来?”
美邦的自救手段是什么?
简单且粗暴:卖房回血。
武汉、沈阳、成都的黄金地段店铺接连甩卖给雅戈尔,2023年靠卖房进账超10亿。
网友调侃:“美邦的主业到底是服装还是房地产?”
但卖房救得了急,救不了命。
周成建比谁都清楚:当年靠“轻资产模式”(设计外包+加盟扩张)起飞的美邦,如今却被这套模式反噬。
供应链僵化、设计滞后、价格尴尬:299元的卫衣打不过优衣库,3999元的“轻奢系列”又像极了县城暴发户的审美??。
3 时代的眼泪,和一场迟到的反思
美邦的衰落,是一代传统品牌的集体宿命。
1、错把规模当壁垒:5220家门店的虚假繁荣,最终成了拖垮现金流的枷锁;
2、误判年轻人的潮:请流量明星、换口号、裂变品牌,却忘了潮的本质是产品力;
3、创始人陷阱:周成建曾说“要做中国的ZARA”,结果学了个四不像,连裁缝的“一针一线”的劲头都丢了。
如今,59岁的周成建睡在办公室,喊着要“用数字化重整供应链”。
但直播间里,观众更怀念那个周杰伦代言的美邦——毕竟青春可以怀旧,市场却从不等人。
最后,作为一个JAY迷,一个追过Meters Bonwe的人,
说句大实话:
美邦的故事像极了人生——巅峰时总觉得是自己牛逼,低谷时才明白全是时代赏饭吃。
当这世代的年轻人连周杰伦都嫌“过气”时,一件绣着“Meters Bonwe”的旧T恤,或许只能锁在抽屉里,和青春一起压箱底了。
“历史给我们的唯一教训,就是人类从未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。”——黑格尔